响应式设计不仅仅是页面布局的设计,而是为那些通过各种浏览器使用互联网服务的用户设计。我们只知道那些用户大概会通过某一种浏览器访问我们的网络服务,至于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体验,我们并不知道。就在不久以前,我们的设计通常是建立在我们对于频幕尺寸、输入方式的经验和假设的基础上。随着各种各样屏幕尺寸的智能设备和交互方式的兴起,那些经验和假设开始变得不可靠。所以,现在我们开始设计网站的时候,需要升级脑海里的那些默认值了,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积累的那些经验和假设。
阅读全文
本文转自 猪头任和他的朋友们
最近,随着Google Reader的关闭,棱镜门的曝光,谷歌所谓‘不作恶’的信条受到了强烈的质疑,大家都在感叹,“谷歌,已经变掉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自谷歌在2013年3月13日宣布将关闭Google Reader以来就一直怨声载道,谷歌阅读器对于包括我在内的无数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优秀工具,可以明显看出来的是,Reader是Google故意要干掉的,关于Google为什么要关闭阅读器,有很多不同的猜测,如乔布斯建议佩奇专注于搜索,如Google想更好的强调G+等等。
阅读全文
本文转自 苹果fans
这一两年各位在国内科技媒体上看到的最多的词可能就是 “创新”了。有意思吧,一个山寨大国天天大谈创新,就像一堆独裁国家名字里却总是带着 “人民”、“民主”、“共和”这些字眼。要是创新和苹果连在一起,那媒体的论调八成是苹果失去创新什么的。然后还把这扯蛋论点加到乔布斯去世这件事上。周末了好好说说这个话题:乔布斯死后,苹果失去创新能力了?
阅读全文
影迷们经常关注的电影排行榜里,一部由100人评出9.0分的电影,和一部由10000人评出8.0分的电影,谁应该排在前面呢?
这是算法工程师时常会面对的问题。
一些深度影迷可能会想到 imdb.com 所采用的贝叶斯公式[见附注],这个公式的思路就是通过每部影片的[评分人数]作为调节排序的杠杆:如果这部影片的评分人数低于一个预设值,则影片的最终得分会向全部影片的平均分拉低。
阅读全文
在品牌塑造上,Google已被证明做得极为成功,而且在视觉表现层面,Google系产品具备着“一致性”和“连贯性”,这让Google获得了品牌识别上的利益。
2012年,Google开始在实验室内部推行一个“Google”式的视觉设计指引,帮助Google的设计师和合作伙伴们更好的学习和理解Google的风格语言,Google的创意总监Chris Wiggins率领团队完成了这样一份指引,这里摘录部分精华内容,用来学习和分享。
和大家更为熟知的Google Doodle不同,在产品视觉的设计上,Google牺牲了个性,保留了更多来自极客的严谨和细致。
产品的icon是google的可视化表达元素。它们简洁、现代、友好、有时候有点小诡异。产品icon通常高度直白,接近本质,所以它们可以缩小到很小的尺寸使用。而有时候,部分产品icon也会比较字面化,但是它们也依旧可以起到象征产品形象的目的。
阅读全文
原研哉在《设计种的设计》一书中提到:“设计,基本上不是一种自我表达,它源于社会。设计的实质在于发现一个很多人都遇到的问题然后试着去解决的过程”。但,不同设计师对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真实需求理解不同,导致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各有千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师又极容易痴迷于细节而忘记最初的设计目的。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交互设计师,看看知乎网友的回答。
阅读全文
[编者按]越是浮躁的年代,就越是需要可以沉淀思想的地方。Medium志在于此,它是一个专注于分享观点和故事的博客平台,由最先创造博客产品Blogger和Twitter的Evan Williams打造。本文作者供职于Teehan+Lax——一家提供互联网产品解决方案的公司。文中出现的Geoff TeeHan和Jon Lax是该公司的两个创始人。
这个世界已经拥有数不胜数的媒体了。然而无论传统媒体经济经历着何种变故,都无法阻挡海量信息从智能手机、企业以及新一代的媒体型创业公司那里疯涌进互联网,让整个世界都看得见。
在不断推出的媒体型产品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高效时,我们开始思考某种具有极大改进空间的媒体产品,它对个人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对新闻媒体来说也不重要。我们就叫它观点吧。
何种类型的观点?各种各样的,对今天(或过去)发生的某件事情的独特看法,分享努力学来的专业知识以便让读者做得更好,一个让人们大笑,微笑或者让人们觉得有意义的故事。你可能有一些可以冲击、影响他人的想法想要与人分享——而这些想法超越了你的朋友,超越了 140 个字可以表述的范围——我们想要提供这样的工具和场所。Evan Williams
阅读全文
这次对话的是金山网络CEO傅盛。傅盛身上有两个标签,一个是屌丝逆袭,从一个屌丝产品经理转身为一个CEO。屌丝北漂所有的苦逼都经历过,比如住地下室,一年搬了好多被房东赶;坐个公共汽车都舍不得坐8字头的车,因为8字头是空调车;吃一个刀削面只拣3块的吃,听到4块的转身都走,身后还有女生,这得需要多强的气场。“我太害怕失败”,这是一个屌丝奋刻苦奋斗的鞭子,也是一个产品经理最原始的动机。
傅盛的另一个标签是斗士。这倒不是说他跟周鸿祎的战斗,而是说,这家伙一直在做红的不能再红的红海产品,从早期的360安全卫士,到金山毒霸,金山电池医生等工具,再到后来的猎豹浏览器,最近的手机猎豹,基本上是在大佬嘴边觅食,红海里血拼。做红海产品,他有太多的教训和经验。前段时间,他说“一百只鸭子比不上一只雄鹰”,的确,在金山所处的红海阵营里,虽然不少产品日活量达到几千万,但是都处在第二阵营。他能在红海里找到一只傲视群雄的老鹰吗?这是个10亿美元的难题。
阅读全文